“创新素质培育”课程简介
一、 基本信息
课程名称(中英文):创新素质培育(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Quality)
课程性质:创新教育类必修课
学时学分:32学时2学分(除空乘专业);16学时1学分(空乘专业)(依据22版人培)
开设专业年级:文商艺术类本科专业、专科专业开设在第三学期,理工类本科专业开设在第四学期,专升本开设在第二学期(依据22版人培)
二、 课程目标
“创新素质培育”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宗旨。教师通过讲授创新学的相关理论,阐明创新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法,渗透课程思政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和科学的创新观;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,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,并为学生构筑创新思维训练和创造力开发的平台,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,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应对时代挑战,勇担创新使命,并愿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。
三、课程内容
创新的概念及其价值、创新素质的概念及其构成、思维定势的概念及其形式、创新思维的概念及其分类、创新方法的概念及其分类、创新实践能力培育。
四、课程要求
教师要求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,以教材为依托,查阅相关资料,深刻理解创新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;注重课程思政,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,促使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提升过程中提升个人的德育水平,从而使学生能学有所用,报效祖国;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特别要重视教学实践与探索。教师要求运用讲授法、讨论法、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,并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,在课前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;课中加强教学管理,运用情景教学、参与式教学、案例教学,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启发,开展问题讨论,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;课后进行自我小结,吸取经验教训,改进教案设计,提高教学质量。
学生要求课前学习老师推荐的学习资源,认真完成布置的三习题,熟悉当天的课程内容,带着问题上课;课中遵守课堂纪律,积极思考,主动提问,参与教学讨论互动;课后能进一步拓展知识,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具体而言,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应达到以下目的与要求:
第一,掌握创新学基本理论,清晰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。
第二,具备必要的创新思维能力;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;提高创新思维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能力,掌握创新方法,可以创造性地分析、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。
第三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树立科学的创新观,努力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人才,勇担创新使命,积极进行创新实践,自愿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付出积极的努力。